廣藥集團與廣州市八醫院合作推動“肺炎1號方”新藥轉化 抗疫中藥產業化之路如何前行?
新冠疫情持續近三年,中醫藥抗疫“三藥三方”中的“三方”均已實現成果轉化,獲批上市。此次“肺炎1號方”的新藥轉化項目合作,有望推動抗疫中藥再下一城。相對熱度居高不下的西藥新冠“特效藥”,抗疫中藥該如何開拓市場,尋找自己的春天?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肺炎1號方”加速成果轉化
“肺炎1號方”源自廣州市八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教授的多年抗疫經驗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的2020年2月,“肺炎1號方”通過廣東省藥監局醫療機構傳統中藥制劑備案,成為國內首個基于中藥人用經驗,按照真實世界臨床觀察數據應急審批的醫療機構制劑,并命名為“透解祛瘟顆粒”。
白云山和黃有關負責人介紹,“肺炎1號方”目前已積累1000多例的臨床人用數據,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和抑制輕轉重癥療效確切,顯示出巨大的臨床價值和市場價值。目前“肺炎1號方”已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列入“新冠肺炎治療藥品儲備目錄”。
2021年底,白云山和黃通過技術轉讓的方式獲得“肺炎1號方”的全部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專利和商標),擬對“肺炎1號方”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和開發,加快“肺炎1號方”轉化應用的步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廣東中醫藥力量。
據介紹,目前廣州市八醫院已經啟動新一輪醫院制劑備案工作,而白云山和黃也為新的醫院制劑的生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一旦備案成功,即可實現制劑的產業化。“中藥院內制劑在產業化方面主要面臨需求與產能不匹配的問題。由于醫院制劑使用周期短,大部分醫院制劑按需配制計劃,以需定產,少量多次,與常規大生產不符,產能不能被有效利用,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已通過依托共用車間,充分利用現有設備以及購買專用設備等方式匹配醫院制劑的產業化需求,很好地解決了院內制劑產能方面的問題。”白云山和黃有關負責人介紹。
“肺炎1號方”誕生之初以中藥配方顆粒形式制備,不過白云山和黃方面表示,當時是因為特殊時期為了方便快捷配送、易于在定點醫療機構使用等方面綜合考慮,未來將按照2020年國家局發布的《中藥復方制劑生產工藝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要求,采用傳統合煎工藝進行制備。
此外,白云山和黃公司正按中藥新藥注冊技術規范和要求積極開展新藥轉化研究,爭取早日提交國內注冊上市申請,加快“肺炎1號方”轉化應用的步伐,努力將其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抗疫第一方”。
中藥發力新冠特效藥賽道
新藥研發長路漫漫,“肺炎1號方”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由于“肺炎1號方”當初獲批屬于應急特批,此次申請正式備案,需要補充完善藥理學、生產工藝、不良反應等多項內容,以獲得正式的醫院制劑身份。而從院內制劑轉化為新藥,更是需要更進一步的臨床試驗研究。
“我們將在遵循中醫藥傳統理論的基礎上開展新藥轉化研究,整合國內一流研發機構和優秀科研團隊,依托我們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藥資源綜合開發國際合作重點研究室、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及企業技術中心,從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產關鍵技術、質量標準提升、藥理學(藥效、機理及安全性再評價等)等多項研究入手,建立‘肺炎1號方’的科學評價體系、工藝技術體系及質量控制體系,保障其治療新冠肺炎的藥效與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全力將‘肺炎1號方’制劑打造成科技含量高、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中藥大品種。”白云山和黃有關負責人對此回應道。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病毒不斷變異給疫情防控帶來挑戰,而尋找新冠“特效藥”已成為眾多藥企追逐的風口。不過,與輝瑞等新冠口服藥受到的舉世矚目不同,中藥抗疫方在成果轉化后的市場表現略顯平淡。
2021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批準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的清肺排毒顆粒、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的化濕敗毒顆粒、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宣肺敗毒顆粒上市。三者正是源自中醫藥抗疫“三藥三方”中的“三方”——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的成果轉化。“三方”注冊上市,被認為是中藥特色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大成效,中藥創新藥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步長制藥5月1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宣肺敗毒顆粒的銷售收入為2293.70萬元。而年報顯示,2021年步長制藥全年營收超157億元。
國藥集團中國中藥控股未在2021年報中披露化濕敗毒顆粒的銷售成績。其控股子公司廣東一方制藥,在2020年3月30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署《技術轉讓合同》,以1.5億元的價格受讓化濕敗毒顆粒臨床試驗批件、專利及藥品注冊證書。媒體報道顯示,今年4月,化濕敗毒顆粒登陸京東大藥房和阿里健康大藥房,正在加速市場化步伐。
抗疫中藥瞄準海外市場
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抗疫中藥的市場推廣,面臨幾道難關。一是中醫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原則,藥物使用存在地域性。二是中醫講究“一人一方”的個性化治療,而臨床使用中成藥其實以西醫為主。要跟西醫講清楚中藥的原理、療效,就需要按照西醫的邏輯,注重臨床試驗數據和循證醫學。“有時候也會覺得無奈,相比西醫系統化細致化的研究方法,中藥的臨床試驗實際上仍有些粗放。”
新藥的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藥同樣如此。廣東一方制藥董事長魏梅認為,要提高中藥臨床研究質量,需要企業在研發經費上的大量投入。目前國內中藥企業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年營收只有幾個億的企業,根本無力在研發上投入太多資源,也難以承擔試錯成本。
面對新冠全球大流行,國內外企業鉚足了勁加碼新冠特效藥的研發。作為臨床醫生,廣州市八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教授認為,抗疫中藥的研發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針對當下最熱門的抗病毒賽道,篩選具備抗病毒甚至預防病毒的中藥單體,將是研究重點。“這方面我們積累了豐富的中藥臨床應用經驗,具備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中藥復方雖然太過復雜,臨床試驗設計和評價標準上存在一定難度,但在改善新冠肺炎癥狀和抑制炎癥方面已經得到真實世界驗證。這也是未來中藥研究的兩大方向,應用空間也不僅僅是針對新冠,還包括艾滋病、乙肝等傳染病,“現在是中藥很好的發展機會。”
而在市場開拓上,抗疫中藥不約而同瞄準海外市場?;瘽駭《绢w粒早在2020年10月即獲得阿聯酋衛生和預防部批準的植物藥緊急產品標準注冊,國內獲批上市后也在積極推動海外注冊。而步長制藥近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宣肺敗毒顆粒獲得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衛生部核準簽發的藥品注冊證書,具備以藥物身份銷售該產品的資格。此前宣肺敗毒顆粒已在加拿大以“天然保健品”身份注冊獲得上市許可。
白云山和黃上述負責人表示,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彰顯了自身特色優勢,公司很看好抗疫中藥的市場前景。除了與市八醫院深度合作開展“肺炎1號方”新藥轉化和產業化外,“我們還與鐘南山院士合作開展復方板藍根顆粒等中藥的體外抗病毒研究,同時我們在大健康產業發展和‘治未病’領域也積極布局,開展中藥香囊、熏香貼等產品的研發。”據悉,目前復方板藍根顆粒已取得《進口傳統藥物之預先許可》,進入澳門市場,且廣藥集團澳門制藥廠竣工投產,成為澳門最大且首個按照現代GMP標準設計、建設的中藥制劑制造示范工廠,首批“澳門制造”的廣藥名品包括白云山板藍根顆粒、復方板藍根顆粒等中成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