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 | 神農草堂扎染研學實踐來了,讓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布里生“花”!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開展了“探秘中醫藥+”系列研學課程。神農草堂圍繞板藍根,推出扎染綜合實踐課程,以研學實踐落實“雙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添彩,在園林式博物館里,探秘天然染料,師法自然,融于自然,為生態文明建設助力,讓中醫藥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板藍根也能染色?神農草堂推出“藍”色研學主題活動
1月19日,神農草堂為大小朋友的寒假準備了一場板藍根“藍”色研學主題活動,識中藥,學扎染。
“有意義的寒假生活,讓家長和孩子們在輕松的自然環境中,通過實踐勞作的方式了解自然、體驗文化。”神農草堂研學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少學生發表活動感想:“可以自己動手學習扎染技藝,制作一條屬于自己的扎染圍巾,非常有意義。”扎染過程中,孩子們將所有可能的藍色都盡情揮灑創作??吹桨氤善窌r,大家都在想象著它們在染色后會是多么驚艷的藝術品?;顒咏Y束后,神農草堂場地邊上呈現出一片藍色的花海,從深藍、天空藍到牛奶藍,一條條扎染圍巾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復雜工藝終于成型,一幅幅藍色圖案完美呈現,孩子們嗨玩在一片藍色的花海之中。
助力“雙減” 神農草堂研學實踐“搭把手”
“雙減”后的首個寒假,如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據神農草堂研學活動負責人介紹,神農草堂開展本次中小學生寒假研學活動,主要是響應的“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學生課余生活添彩。
“哇,這里僅是一期工程展示的就有365種中藥材!其中有我們認識的,也有很多不認識的,還有‘斷腸草’、‘見血封喉’,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一位學生興奮地說道。研學活動當天,除了學習板藍根扎染,中小學生們還參觀了神農草堂,體驗板藍根的“難”和“藍”,360度認識板藍根等中藥材。在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中,他們探究中醫藥緣起,學習嶺南道地藥材等知識,在“游”中發現問題、在“學”中應用知識,在“研”中解決問題,傳承中醫藥文化。
“被稱為中藥界第一網紅板藍根,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藍,而板藍根一名則最早出自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板藍根,屬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畢業于北京大學、師從鐘南山院士的黃遠博士,作為“探秘板藍根之旅”研學線路的導師,為30多名來自的多所中小學校學生以及研學教育界人士講解了神農草堂、板藍根等中醫藥文化故事。
感受中藥的精彩魅力 帶你走進神農草堂
據悉,神農草堂由世界500強企業廣藥集團旗下的白云山和黃中藥于2006年自籌資金所建,其堅持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且是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中醫藥大省的首個落地項目。
研學導師在“探秘中醫藥文化+”課程中介紹稱:白云山板藍根“二次開發”已取得新突破,板藍根新工藝、新質量標志物研究有望開發質量控制水平更高、抗病毒、抗炎藥效更強的中藥新藥,并將率先于中國澳門申報、轉化。白云山板藍根已從基礎研究階段邁向了產業轉化和升級的關鍵時刻。
據了解,神農草堂在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尤其是研學教育方面,擁有著豐富的中醫文化內涵,園區內種植有上千種中草藥,并建有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展等展館,其自主開發了“探秘中醫藥文化+”系列課程。自2017年被教育部認定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來,參加神農草堂各類研學主題活動的學生已超過5萬人次。
“在‘探秘中醫藥文化+’等系列課程中,我們還通過讓學生們動起手來把中藥材調制成‘中藥包’或制作‘中藥香囊’,目的是讓學生們學會如何將中醫藥知識正確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神農草堂研學活動負責人介紹說?;顒幼詈?,導師為本次研學活動做了評價并為完成了本次研學活動所有任務的學生們頒發了研學證書。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涂端玉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張文卓